1、江澤民 江澤民,男,漢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蘇省揚州市人。1943年起參加地下黨領導的-,1946年0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人物履歷上海解放后,歷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副工程師、工務科科長兼動力車間主任、廠黨支部書記、第一副廠長,上海制皂廠第一副廠長……[詳細] |
黃明,原名黃永桂,1926年出生于廣西寧明縣愛店街一個小販家庭。父親黃春甫,曾參加過北伐戰爭,回家后生活沒有著落,便到越南謀生,被法國殖民軍無辜逮捕,死于牢獄。母親生下黃明數月后,不堪忍受貧困的家庭生活,出走越南另圖出路,丟下幼小的黃明孤苦伶仃,依靠姑母黃月英撫養。艱辛的童年生活激發了黃明刻苦讀書的熱情,高小畢業時,他各科考試成績均得優良,因家境貧寒,無力繼續升學,他在愛店小學當校役。這期間,他一……[詳細] |
3、黃旭華 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1926.3.12-),中國核潛艇之父 ,廣東汕尾人 ,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區田墘鎮 ,祖籍廣東省揭陽縣玉湖鎮新寮村,交通大學1949屆校友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協榮譽委員,曾任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19研……[詳細] |
于敏(1926.8.16-2019年1月16日)河北寧河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寧河。父親為小職員,家境清貧。1941年至1944年,先后就讀于天津市立第一中學、木齋中學和耀華中學,以成績優秀而聞名全校。高中畢業前夕,父親失業,在天津啟新洋灰公司資助下,于1944年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學習。由于對物理學的興趣,1946年辭謝資助,轉入北京大學理學院物理……[詳細] |
郭子明,陜西省渭南縣人。郭子明家境十分貧寒,十多歲便挑著工具箱,走村串鄉做木匠,借以維持生活。1926年初,郭子明到岳維峻任軍長的國民軍第二軍當兵。第二軍的絕大部分官兵是陜西籍人,故人們稱之為“老陜軍”。共產黨在該軍中的影響極大,黨員達70余人,建有十余個黨支部。郭子明在黨的教育培養下,于1927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郭子明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勤學苦練,打仗勇敢,在岳部當上了排長。他同其他地下黨員……[詳細] |
6、王毓寶 王毓寶(1926- ),著名天津時調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F為天津市藝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工黨黨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她博采眾長,不斷從前輩藝人的演唱中汲取營養,從內容到形式創立了“天津時調”,并形成了自己質樸、爽朗、甜潤的風格。她既唱新節目,又改編傳統劇目。她經常演出的代表節目:傳統的有《放風箏》、《踢毽》、《七月七》和《拷紅》等……[詳細] |
潘繼業,1926年11月出生在廣西北海市高德(祖籍廣東吳川縣)。潘繼業8歲時失去父親,生活十分貧困。母親鄧翠珍帶他和姐姐潘麗容一起流落到欽州,經過一段艱難的生活波折后,母親-改嫁欽州白沙街地主李雄甫作妾,潘繼業姐弟倆不得與其家人同住食,另在樓下食宿,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人與人的不平等,貧富之間的懸殊在潘繼業的心靈打下了烙印,使他對舊社會制度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潘繼業幼年時在欽州城頭中心小學讀書,……[詳細] |
李公然,1926年出生在河南省杞縣城關鎮花園村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6歲那年,受生活所迫參加了“汪偽和平救國軍”。19歲時離開國民黨隊伍,參加了新四軍。通過訴苦和階級教育,他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窮苦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在連隊宣誓0大會上,李公然宣讀了個人的0立功計劃。他說:“廣大人民的仇就是我的仇,我要為人民報仇,為消滅敵人而立功!睍,他向連……[詳細] |
9、李政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李政道(1926.11.24 — )上海人。美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省的浙江大學工學院,不久轉入理學院物理系。1944年因戰爭停學,1945年赴昆明轉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師從吳大猷教授學習量子力學。1946年經吳大猷推薦赴美留學,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院,在物理學家費密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學……[詳細] |
10、包文廷 戰斗英雄 包文廷,1926年8月生于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現屬大慶市),蒙古族人。1944年他逃出牧主魔掌,火燒牧主帳蓬后,雪夜投奔了八路軍。此后,在黨的培養下,他逐漸成長;馃林靼1944年春節前的一個夜晚,在內蒙古東部山區一個牧主的羊圈里,靠東北角的一個大木樁上,反手捆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頭戴一頂破氈帽,身穿一件破狗皮袍。無情的風雪在他臉上掃來掃去,他的臉凍得黑紫,兩只腳凍得木麻,不停地跺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