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英文名Bruce/ Lee(布魯士·李),祖籍順德均安鎮上村。祖父李震彪武功超卓,青年時期受聘于佛山一家著名鏢局,舉家遷佛山定居。其父李海泉為著名粵劇武生,居住在佛山山紫村拱北里,抗日戰爭爆發后移居香港。母親何金棠,是歐亞混血人種。1940年,李海泉攜眷赴美國巡回演出時,于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三藩市積臣街醫院生下李小龍,翌年舉家返回香港。李……[詳細] |
雷鋒(1940 — 1962)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湖南省長沙縣(今望城縣)人,原名雷正興,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長沙縣望岳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是一個在苦水中泡大的窮孩子。其祖父、父親、母親、哥哥、弟弟都被-折磨死了,他不滿7歲就成了孤兒。為了生活,他不得不經常出去討飯、砍柴、挑水、放牛。有一天,他到地主的山上砍柴,地主婆搶走柴刀,兇狠地向他砍去。在他手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痕,也在他內心深……[詳細] |
龐國興(1940~1965),1940年1月生于陜西省子洲縣裴家灣鄉龐家溝村一貧苦農民家庭。龐國興7歲時,該上學了,可父親被侵犯邊區的國民黨軍隊抓去當了民夫。母親氣病臥床,雙目哭瞎。家里也被洗劫一空。嚴酷和生活現實,迫使他小小年齡就拿起了放牛鞭、牧羊鏟。然而,仇恨的種子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發了芽:“長大了,我一定要報仇!”1948年秋,龐家溝解放了,苦難的日子終于一去不復返了。1955年,隨著家庭……[詳細] |
4、吳秀忠 吳秀忠,男,彝族,1940年12月生,雷山縣西江鎮腳堯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艱苦創業,把苦熬變為苦干,奮力挖窮根,使該村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先后被國務院、省、州、縣授予“全國勞動模范”,“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扶貧開發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在貧窮落后的雷山縣,人們都說過去窮得叮當響的腳堯村如今發生了十二大變化:一是荒山變……[詳細] |
李德祥,1940年10月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沙河區(今鞍山市舊堡區)一個貧農家庭。舊社會他是一個放牛娃,1949年家鄉解放后他興高采烈地背上了書包,到遼陽縣首山高小讀書。小學畢業后,于1958年8月到鞍山三冶三公司學瓦工。不久,又隨單位搬遷到撫順。李德祥參加工作后,進步很快,剛學徒4個月,就被評為“好徒工”。1959年10月加入共青團,并被推選為團支部書記、工段工會主席。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詳細] |
6、韋鈺 中國第一個電子女博士 韋鈺(女)(1940.2.7- )電子學專家。廣西桂林人,壯族。1965年南京工學院電子工程系研究生畢業。1981年獲西德亞琛工業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她獲美、英、加、日、港、澳等八校名譽博士。曾任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F任東南大學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等職。韋鈺博士在電子學領域工作了40多年,做出了系統的和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在發展中國生物電子學和建立分子電子學學科方面……[詳細] |
7、張彥仲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張彥仲(1940.03.04- )航空系統工程專家。陜西三原縣人。1962年西北大學畢業。1984年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F任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曾任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中航二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中航科工公司董事長;中共十三、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全國政協九、十屆委員。 長期從事機械振動、信號處理與航空系統工程的研究工作。主持研制成我國第一套沖擊加速度校準裝置;完成5……[詳細] |
8、舒興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舒興田(1940.4.21- )分子篩和煉油催化劑制造專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定海市人。1964年畢業于華東化工學院,F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長期從事分子篩煉油催化劑的開發和工業應用研究,研制出含磷和稀土、兼有二次孔的五元環結構的高硅ZRP分子篩;采用沉積硅和稀土氧化物與Y型分子篩之間水熱反應的獨特改性方法制成的SRNY分子篩;研制成功新一代超穩Y分子篩--SRY分子篩;……[詳細] |
許中田同志生平(1940-2002)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宣傳思想戰線、新聞戰線的優秀領導干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報業協會主席,人民日報社社長許中田同志,因病于2002年10月24日20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歲。許中田同志1940年7月15日出生于吉林省伊通縣,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少年時期,他勤奮好學,追求進步……[詳細] |
劉應明(1940年10月8日—2016年7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數學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劉應明出生在福州西郊洪山橋,當時那是一個閉塞小鎮。因家境清寒,從初中到大學,劉應明完全依靠助學金完成學業。195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在洪橋小學畢業,升入福州五中(現福州格致中學)。1953年初中畢業,考入福州一中。福州一中緊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