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鴻忠 李鴻忠,男,漢族,1956年8月生,山東昌樂人,1975年8月參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吉林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經濟師,F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1975-1978年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姚千公社前陡大隊插隊知青、民兵連長、治保主任、團總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1978-1982年吉林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學習1982-1984年遼寧省沈陽市政府辦公廳秘書處干部19……[詳細] |
2、李希 李希,男,漢族,1956年10月生,甘肅兩當人,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北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F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1975-1976年甘肅省兩當縣云屏公社知青1976-1978年甘肅省兩當縣文教局、縣委辦公室干事1978-1982年西北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2-1985年甘肅省委宣傳……[詳細] |
3、黃坤明 黃坤明,男,漢族,1956年11月生,福建上杭人,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學位,F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74-1977年陸軍三二八六六部隊八十四分隊戰士、副班長1977-1978年福建省上杭縣通賢公社通賢大隊文書、黨支部委員1978……[詳細] |
郝修常,1956年出生在河南省唐河縣王集鄉郝店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姐妹7人,家庭生活較貧困。他的父親一直擔任生產隊糧食倉庫的保管員,卻從未拿過集體的一粒糧食。郝修常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養成了耿直、友愛、熱愛集體的品性。初中畢業后,他回生產隊當了社員。在生產隊干活,他格外賣力。郝修常從小就極富愛心。村里一位單身漢夜間得了病,他用架子車連夜送到20公里外的醫院救治,保住了一條命。他家的鄰居是個五保戶老……[詳細] |
5、陳寶國 國家一級演員 陳寶國,1956年3月9日出生于北京,1977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作委員會榮譽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演員委員會副會長。198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并憑借該劇獲得首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6年,在武打片《神鞭》中飾演混混兒玻璃花一角。1990年,在劇情片《老店》中扮演全聚德掌柜楊明全。1995年,主演歷史劇《武……[詳細] |
孫振旺,1956年4月12日出生在山東省黃縣龍口公莊廒上村。60年代中期,全國上下普遍開展群眾性學雷鋒的活動。雷鋒同志的光輝事跡,激蕩著少年孫振旺的心靈。他把雷鋒的畫像恭恭敬敬地貼在書桌對面的墻壁上,鼓勵自己:“我要和他一個樣!敝袑W時代,孫振旺最愛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將保爾·柯察金的名言當作自己的人生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他不會因為……[詳細] |
7、羅俊 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引力物理學家。1956年11月生于湖北省沔陽縣,籍貫湖北沔陽。1982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物理化學系,1985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現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建立實驗裝置和研究平臺,解決了精密扭秤特性研究、高靈敏度低噪聲扭秤系統研制、實驗背景場的監測等問題,使萬有……[詳細] |
8、張維巖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維巖,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1956年3月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8年獲得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大科學工程研究,在激光聚變靶物理研究以及激光聚變大科學工程研究的戰略目標確定、技術路線選擇、組織實施策劃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作為領導者和主要研究者負責激光聚變物理理論和數值模擬研究,建……[詳細] |
9、李靜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靜海, 化學工程專家 1956年10月25日生于山西靜樂。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F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顆粒流體兩相系統量化設計和放大的研究。提出基于顆粒尺度、顆粒聚團尺度和設備尺度的……[詳細] |
10、何滿潮 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滿潮, 礦山工程巖體力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1956年5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靈寶市,籍貫河南靈寶。1981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工程地質專業,1985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獲博士學位;2011年獲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 主要從事礦山巖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研究。提出了“緩變型”和“突變型”大變形災害的概念及分類,研發了多套大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