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光(公元515年——572年),字明月,高車族,北齊朔州人、出身于將門之家,是北齊著名將領。其父就是那位以軍功任北齊左丞相、封為咸陽郡王的斛律金,老將軍在高歡軍中唱《敕勒歌》名揚古今。 斛律光少工騎射,以武藝知名,17歲被高歡提為都督,后為高澄親信都督,不久為征虜將軍,累升衛將軍。一次隨世宗打獵,一大鳥在云際飛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大鳥如車輪旋轉落地,卻原來是一只大雕,被時人稱之為“落……[詳細] |
慧思(515-577) 南北朝僧人,天臺宗三祖。據《續高僧傳》卷十七、《佛祖統紀》卷六載,俗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縣東)人。十五歲出家,專誦《法華經》,后皈依慧文。因東魏和北齊戰亂,從北方轉移江南。先到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大蘇山,后又轉到湖南衡山。先后四次被謀殺,未死。既注重禪法踐行,也注重義理推究,“晝談義理,夜便思擇”,“定慧雙開”。著作多半是口授的講義,由門徒筆記整理而成,如《出四十……[詳細] |
王杰(515~579年),北周將領。原名文達。金城郡直城縣(后魏置,在今陜西漢陰縣境)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少年心懷壯志,志在建立功名。熱心練武,善騎馬彎弓。魏孝武帝元年(532),王杰初仕為子都督。孝武帝移都長安,他隨駕西遷,被賜爵都昌縣子。宇文泰經營西魏政權,廣納人才,賞識王杰之才,就擢其揚烈將軍、羽林監,不久又加授都督銜。后來在潼關、沙苑、邙山幾次戰役中,王杰俱是沖鋒陷陣的猛將,頗受宇文泰的賞……[詳細] |
韋鼎(約513~592年),字超盛,京兆杜陵(治今陜西西安市東南)人。祖父韋睿,梁朝開府儀同三司。父韋正,曾任黃門侍郎。韋鼎自幼博通經史,通曉陰陽八卦,工于詩,尤善長相術。曾先后在梁、陳、周、隋四朝為官。梁朝時,傳說他是個神奇人物,曾先后做邵陵王主簿。侯景之亂時,司徒王僧辯將他引為戶曹屬,后歷任太尉掾、大司馬從事、中書侍郎等職。他曾言陳霸先將取代執政的王僧辯并建立新朝,陳霸先聞言大喜,因而定策建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