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 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向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1905......[詳細] |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東省臨清縣,早年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在天津政法學校讀書時就加入了同盟會,后投筆從戎。1917年9月入馮玉祥將軍部下,因學習刻苦,英勇善戰,深受馮玉祥將軍的賞識,由士兵逐級擢升為38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察哈爾省省主席、北平市長、天津市長!捌咂摺笔伦兒,因戰功卓著升任59軍軍長、27軍軍團長、33集團軍總司令和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9年5月2日授......[詳細] |
傅作義是一位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49年 1月,他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和平統一”的主張,毅然率部舉行北平和平起義,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歸回人民, 2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免遭兵燹。這一義舉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一、青少年時期傅作義,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榮河縣(今臨猗縣)安昌村。這是一個瀕臨黃河、常遭黃泛災害的貧窮村莊。傅家世代務農,......[詳細] |
戴安瀾(1904~1942年),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黃埔系骨干將領。國內抗戰1925年,戴安瀾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翌年參加了北伐戰爭。1932年冬,任第25師145團團長,率部移防抗日前線北平。1933年3月,在長城古北口抗擊日軍。七七事變爆發后,戴安瀾已升任第73旅旅長,先后參加了保定、漕河、臺兒莊、中條山諸役。 19......[詳細] |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盵1-6]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詳細] |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字伯陵,漢族,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原名薛仰岳,因生于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因其父敬仰南宋的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而起名薛仰岳。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后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1922年陳炯明叛亂期間,薛岳曾保護宋慶齡脫險。北伐初期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薛岳,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詳細] |
蔡和森(1895—1931),字潤寰,號澤膺,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兩廣省委書記。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于上海,后隨母親回到家鄉湖南雙峰。1913年進入湖南省立第一......[詳細] |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個民族的任何一個,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于苗族風情的描述。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詳細] |
張治中(1890-1969)安徽省巢縣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個清苦家庭。讀過私塾,當過學徒、備補兵、警察。1911年武昌起義后到上海參加學生軍。1912年入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期滿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后分派到安徽“安武軍”中當見習生,后去廣州投奔孫中山,參加了0運動。后任川軍第三獨立旅參謀長,協助桂軍建立桂軍軍官學校。1924年底起,任黃埔軍官學校第三期入......[詳細] |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長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別署天游化人,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清光緒年間進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廣東望族,世代為儒,以理學傳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主要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