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關戰役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規模部隊的一場戰役。主要地點位于中國廣西戰略要點昆侖關,起始時間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昆侖關戰役有廣義和狹義兩個說法,廣義的就是指桂南會戰中的防守南寧、反攻南寧和賓陽作戰三部分,而狹義的只是指桂南會戰中的反攻南寧部分。 1939年11月15日,日本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占欽州、防城后,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于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占南寧。12月4日進占昆侖關,桂南會戰打響。國民政府調集四個戰區五個集團軍的兵力參加桂南會戰,以確保桂越國際交通線的安全。 第三十八集團軍中央軍第五軍奉命主攻昆侖關,12月18日凌晨戰斗開始打響。12月30日第五軍第三次攻克昆侖關,殲滅第21旅團5000余人,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廣西桂林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軍閥新桂系中心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兩人多年一路合作無間,最初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戰爭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后,和蔣介石及其它地方勢力多次開戰,抗日戰爭爆發后,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白崇禧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擔任中華……[詳細] |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漢族,陜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在國民革命軍東征討伐陳炯明中初露頭角,歷任軍校教導團副排長,武漢分校學兵團中尉連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中隊長,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旅長、副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詳細] |
韋云淞(1889—1950) 字世棟,號云浦。容縣人。畢業于陸軍講武堂工科,曾在田南警備軍任職。1922年加入李宗仁自治軍,任第三支隊營長,之后在定桂軍、討賊軍歷任營長、團長,參加了討伐陸榮廷、沈鴻英的戰役。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六旅旅長,兼容(縣)蒼(梧)公路局總辦,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至1928年,先后任第十五軍二師副師長、代理第十三軍二師師長、第十三軍副軍長、軍長,參加灤河會戰。后……[詳細] |
夏威,國民革命軍第10兵團司令官、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中將加上將銜。新桂系核心人物之一,與桂系參謀長葉琪是親戚。長征途中,率部追堵紅軍,對紅軍造成較大傷害。大陸解放后,由海南島逃往香港,后因車禍去世。夏威,1893年3月2日出生,廣西容縣人。原名鈞善,字煦蒼。先后畢業于廣西桂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5月起,夏威在廣西陸軍模范營任排長、連附。1918年,……[詳細] |
蔡廷鍇(1892~1968年),字賢初,廣東羅定人。清宣統二年(1910年),到廣東新軍當兵。民國8年(1919年),在肇軍陳銘樞營當排長。民國1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二十八團團長,參加北伐,后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副師長!八囊欢闭兒,任第十一軍第十師師長。民國16年8月1日,曾率部參加南昌起義。不久,脫離轉拖京中央政府,恢復第十一軍番號,仍任該軍第十師師長。民國19年,所率第……[詳細] |
賀維珍(1888~1976),男,字宣廷,江西省永新縣煙閣鄉蓉嶺村人。幼年就讀於道南書院,畢業之后,投筆從戎,考入保定軍官學校。3年后畢業,再入陸軍大學特別班一期深造。學成,賀維珍被派到部隊帶兵。1944年日寇侵占長沙、衡陽,長驅直入,由湖南向廣西黃沙河進犯,直接威脅桂林。桂林當時是廣西省的省會,是祖國的南大門。加之香港、澳門、廣州、武漢、長沙、衡陽淪陷后,所有這些地區的機關、團體、學校以及工商企……[詳細] |
蘇祖馨(1896—1963) 號馥甫。容縣人。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堂,三年轉入廣西陸軍速成學校步兵科就讀。1926年隨李宗仁北伐,率先入湘,參加賀勝橋、箬溪、德安等戰役。1927年升團長。蔣桂和解后入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谷諔馉幈l后任第三十一軍一三五師師長,率一三五師駐安徽中部,先后參加明光、太湖、宿縣、廣濟、浠水的對日作戰。1937年11月國民政府任命為陸軍少將。193……[詳細] |
魏鎮(1897~1973),字屏藩,魏家橋長沖口人。民國5年(1916)考入武昌高等師范,7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直皖戰爭爆發,任國民革命軍中尉排長,駐南縣梅田湖,曾捕匪首4名,匪屬賂以重金,求其寬釋,魏斷然拒絕,就地正法,民眾稱快,受師長葉祺嘉獎。民國16年后,任十九師第四團團長。其時,紅軍第四師副師長宋濤,在海陸豐被粵軍圍擊,逃往湖南,至魏處,被魏留任副團長。事發,魏掩護資助其走避香港。民國26年……[詳細] |
何宣(1891~1946),字嘯夫,號桂生,大栗港小石洞人,兒時喪父,由母盧氏撫養成人。家貧,勤勉好學,能詩詞,精書法,頗有才名。年二十投軍,考入保定軍官學校,與白崇禧、葉琪等為窗友。畢業后,到湖南蔡鉅猷部彭敬書團當見習生,以后逐級晉升。到1926年,任第一師獨立團上校團長。1927年,唐生智下野,何回籍住了一段時間。不久,奉召赴長沙任第八軍李品仙部教導團上校團長。次年,何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詳細] |
黎行。1893—1949) 字海珊。陽朔人。清朝末年入保定陸軍第一中學炮科學習,畢業后歷任湖南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回桂后改屬林虎、馬濟部。1926年為北伐軍第七軍入湘前鋒。后入陸軍大學,畢業回桂先后任第四集團軍參謀處處長、南寧軍校高級班大隊長、軍部參謀處處長?谷諔馉幈l后,歷任第五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第五戰區副參謀長,臺兒莊大捷后出任第一七○師師長。之后回防廣西,1939年6月國民政府……[詳細] |
甘麗初(1901—1950) 字日如。容縣人。早年就讀于容縣縣立中學和廣州農業?茖W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團排長、連長,參加第一、第二次東征,因功升任營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因桐廬之戰有功,升任第一軍一師團長。1927年蚌埠之戰后任第一師副師長。次年率部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次北伐。后國民黨軍隊縮編,任陸軍第九師二十五旅旅長。1929年先后率部參加蔣桂戰爭、蔣馮(玉祥)……[詳細] |
傅仲芳(1897-1963)陸軍中將。浙江蕭山人。保定軍校畢業,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畢業。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1935年4月13日授陸軍少將。1937年5月21日授陸軍中將?箲饡r期,任第97師師長、第99軍軍長兼第99師師長及貴州保安處處長、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第24集團軍副總司令?箲饎倮,任川鄂湘黔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國民政府-聯勤總部經理署中將署長。1949年去臺灣。19……[詳細] |
李延年(1904—1974),字吉甫,山東省廣饒縣人,20歲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追隨蔣介石參加東征、北伐。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昌后,22歲的李延年已任國民革命軍一軍二師五團團長。1929年,李延年被升任為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駐軍漢口;1930年在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蔣時,李延年以一旅的兵力,抵擋住馮玉祥部一個師的強攻,隨后被調升為八十八師副師長,駐軍杭州。此后經徐州整編,奉命征討白崇……[詳細] |
徐庭瑤(1892—1974),原名其瑤,字月祥,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先鋒人。1892年10月9日生。早年在安徽蕪湖皖江中學就讀。1912年畢業后,考入湖北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4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被編入第四連,與張治中、白崇禧、蔡廷鍇等同期同科。后歷任國民革命軍第3師團長、獨立第4師副師長、第1師師長、第4師師長、第十七軍軍長、第八軍團總指揮、訓練總監部交通輜重通信兵學校教育……[詳細] |
鄭洞國,字桂庭,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石門縣磨市商溪河南岳寺村,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一期,次年參加東征、北伐,歷任國民革命軍營、團、旅、師長,1933年率部參加了長城古北口抗戰,“七七事變”后,相繼率部參加保定保衛戰、臺兒莊大捷、武漢大會戰、昆侖關血戰、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屢創敵頑,戰功卓著;1943年調任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率部會同盟軍收復緬北,揚威國外;1945年回國……[詳細] |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原名青錢,字雨庵。浙江永嘉蒲州(今屬龍灣區)人。出生貧寒,1925年9月黃埔軍校二期工兵科畢業。1934年留學于德國柏林陸軍大學。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1947年任國民黨整編第五軍軍長。邱清泉性格狂妄,作戰指揮風格大膽,別號“邱瘋子”。1948年春,參加圍攻魯西解放區,遭受沉重打擊。1948年參與淮海戰役,11月駐守徐州,12月棄城西逃,在河南……[詳細] |
葉肇,原名賡泮,號伯芹,廣東省新興縣船崗水湄村人,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師長、軍長,曾作戰于淞滬戰場。在桂南戰役中因貽誤戰機被黜,一度閑居于南雄縣城龍勾巷。1949年3月,葉肇升任廣州警備司令部司令。9月,改任廣東省綏靖公署西江行署主任。解放前夕舉家出逃香港,后赴臺灣定居,卒于臺灣。葉肇少年時在本村明德小學讀書。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校(原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五期,升漢口初級軍校,19……[詳細] |
鄧龍光(1896~1979)鄧龍光,字劍泉,號德梧,廣東茂名人。民國元年(1912)入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民國3年冬畢業,升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民國6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入伍生隊,半年后轉入保定軍校第6期步科。民國8年畢業,回粵任省長公署警衛隊長。民國12年任粵軍第三師第六旅第13團中校團附,參加討伐陳炯明、平定劉楊、鄧本殷諸役,升團長、師參謀長。民國16年10月,任第四軍第一四教導師副師長;……[詳細] |
抗日將領姚純(1894年—1940年)字兼一。生于江西萍鄉。1912年考入南京入伍生總隊,隨后轉入武昌第二預備軍官學校,1916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科,后南下投奔孫中山先生麾下。 北伐戰爭時期, 青年姚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三十七師四團團長, 他集合部隊, 誓師北伐,轉戰江西、福建、江蘇、上海等地,多次與北洋軍閥孫傳芳部隊激戰。在中原大戰中,姚純率部堅守陣地, 血戰數日,終于將敵軍擊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