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說趙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趙國邯鄲,是秦莊襄王與呂不韋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說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出生后,姓趙。公元前247年,莊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時年13歲。相國呂不韋掌握實權。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毐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詳細] |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詳細] |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詳細] |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稱之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滴趸实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時間61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蠲免賦稅、發展經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收復臺灣、開府設縣,抵制沙俄侵略,大敗準噶爾汗國 ,編修文化典籍等,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1722年,崩于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謚號合天弘運文……[詳細] |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于陳留郡濟陽縣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3-4]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詳細] |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安徽鳳陽人,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詳細] |
楊堅(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羅延,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楊堅出身名門望族。相傳他是西漢太尉楊震的十四代世孫。其父楊忠,是北周名將之一,早年隨宇文泰在關西起義。賜姓普六茹氏。立過大功,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楊堅14歲擔任京兆尹曹,15歲因父望被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16歲遷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明帝時,任右小宮伯、進封大興……[詳細] |
宋太祖趙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中國這塊寧靜的土地上發生了安史之亂。 唐王朝的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楊貴妃養子安祿山和平盧兵馬使史思明,以誅宰相楊國忠為名,率所部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兵15萬,號稱20萬之眾,發動兵變。一時間狼煙四起,戰爭的陰……[詳細] |
明孝宗朱祐樘 (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漢族,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 ,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于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詳細] |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