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琳琇(1614-1675年),俗姓楊,諱通琇,號玉琳。江陰人。清初臨濟宗禪僧。其父為儒生,厭世遁入空門。玉琳琇受父親影響,幼年即虔誠奉佛,18歲投常州磬山寺天隱圓修禪師,僅幾個月就“悟道得法”。后隨圓修至湖州報恩寺。23歲時繼承法席,做了主持!俺鍪馈敝,為禪門罕見。他曾兩次奉召入京,膺國師稱號。時順治帝福臨崇佛,聞玉琳琇之名,于順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遣使請他入京說法。他先是臥床不起,后到天津又稱病不行。到京后,為順治帝取法名“行癡”。順治帝還不時到他館舍請教,并賜予“大覺禪師”稱號。玉琳琇辭歸,臨行,賜黃衣、銀;后又派欽差到湖州報恩寺,晉封他為“大覺普濟禪師”,賜紫衣、金印。順治十六年十月,福臨在一次騎馬時,因馬蹶而有“省悟”,玉琳琇又應召入京為之“證道”。他到京后,使已經削發的福臨表示愿意蓄發,欣然放棄了效“達摩舍國位而為禪師”的想法。接著,命選僧1500人,于阜成門外慈壽寺,從玉琳琇受菩薩戒,并加封他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至翌年正月初七,福臨去世。二月,他才得旨南還。晚期,他開法于浙江西天目山。
康熙十四年(1675年),玉琳琇弟子白豐松任住持的宜興善權寺,被陳氏族人一炬而焚。玉琳琇惶惶不可終日。他“盡摒參侍,不食粒米”,獨自北行,改號“無住”,然后至清江浦慈云庵,終日危坐室中,“惟飲冷水”,第七天便圓寂,終年61歲。后慈云庵迭經“敕建”,賜經賞物,并改名慈云寺。其身價百倍,名高禪林,實源于玉琳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