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87~226)魏文學家。即
魏文帝。字子桓,他是
曹操之妻卞氏所生
長子。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8歲,即能為文,又善騎射、好擊劍。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
曹操卒,
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禪讓方式代漢自立,改元
黃初。登極以后,在
黃初三年(222)、六年曾兩次親征孫吳,皆未能過江,不果而還。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陽。
曹丕的青年時代,是在鄴下文人集團中度過的。這個集團的領袖是曹操,曹丕(還有
曹植)是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他的文學成就,以詩歌和文學批評最為突出。
曹丕今存詩歌,較完整的約40首,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本人 的寫照,一類是擬作的征夫思婦詞。前一類作品,如《芙蓉池作》、《于
玄武陂作》、《夏日詩》等,描寫了在鄴城詩酒留連、優游宴樂的 。又如《黎陽作》三首、《至廣陵于馬上作》等,分別抒寫了建安十六年西征關中、黃初六年東征孫吳時在途中的感受,詩中既寫了行軍的艱苦,又頗多炫耀武功之辭。后一類作品,如《燕歌行》二首、《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雜詩》二首等,以征夫或思婦的口氣,寫出了他們內心的苦楚。這些作品,盡管是以居高臨下的姿勢,代民立言,但從哀憫百姓在亂離中的痛苦這一角度看,它們還是可取的。
曹丕寫作這類詩的出發點,正是他在《令詩》中所說的:喪亂悠悠過紀,白骨縱橫
萬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將以時整理。曹丕詩歌的特色是,筆致比較細膩。特別是那些思婦、棄婦、寡婦題材的作品,一般都寫得凄婉動人,對她們的心理活動有較好的刻畫。其次是語言不尚繁縟,比較流暢,民歌風味相當濃,顯得格調清新,即
劉勰所說洋洋清綺。他的《釣竿行》、《
臨高臺》、《艷歌何嘗行》、《上留田》等篇,與漢樂府民歌風格很接近;《雜詩》、《清河作》等篇,則與古詩頗相類似,這些都表明他在向樂府民歌學習方面是作了很大努力的。曹丕詩歌的體裁,多數是五言,也有些四言、七言、雜言。他的四言詩如《短歌行》等,寫得并不出色。七言以《燕歌行》為代表,它是中國詩歌史上較早出現的完整、成熟的七言作品。曹丕的賦今存將近30篇,全是短篇小賦。在建安時期抒情詠物小賦的創作0中,他是主力之一。不過他既沒有寫出象
王粲《登樓賦》那樣反映時代亂離、內容深厚的作品,也沒有產生如
曹植《 賦》那樣抒情性很強、藝術手法很見光彩的篇什。
[以上內容由"
infoqi"分享。]
魏文帝曹丕相關人物關系:高祖:
曾祖:
爺爺:
叔祖父:
父親:
兒子:

兒媳:

孫子:

孫子:
兄弟:

侄子:

侄子:

侄孫:
曹宇 三國時期曹魏燕王
侄子:
曹鑠 魏武帝曹操第二子姊妹:

丈夫:
曹華 曹操之女,漢獻帝妃嬪
丈夫:
曹憲 曹操大女兒,漢獻帝妃嬪
丈夫:
母親:
皇后:
妾室:
相關成語: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相關影視: 
電視劇《
三國》 2010年
于濱 飾 曹丕
同年(公元187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22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