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家。字
魯直,號山谷,又號
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
修水)人。
其父
黃庶是專學
杜甫的詩人,舅父李常是藏書家。
黃庭堅自幼好學,博覽經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進士第。神宗熙寧時期,黃庭堅先后任
汝州葉縣(今屬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元豐三年(1080)知吉州太
和縣(今屬江西),政令清簡平易。七年,移監德州德平鎮。元□時入京編修《神宗實錄》,其間
蘇軾知貢舉,曾聘為參詳官!秾嶄洝沸蕹,黃庭堅遷起居舍人。紹圣時 章□、
蔡卞等用事,-元□舊臣,黃庭堅被劾修實錄誣枉,責貶涪州(今四川涪陵)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賓);兆诩次,受命內遷,又因
趙挺之排擠,被除名編管
宜州(今廣西宜山),死于貶所。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首。
他的政治態度與
蘇軾相近,他不大贊成
王安石變法,但關心國事,同情人民,為人有抱負,有識見,講操守。丈夫存遠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貧到骨,豪氣似元龍(《次韻
楊明叔見餞》),可看作他的自我寫照。他身臨逆境。能安貧樂賤,泰然自處,不以得喪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傳》)。一生承受了儒學思想的影響,對禪學也濡染較深。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雖取古人之
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独潺S夜話》還載有黃庭堅的奪胎換骨法,被江西詩派奉為創作綱領,曾對后來作者發生過消極影響。
其實,奪胎換骨說,不見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詩歌創作的重要主張。而在談論點鐵成金的那封信中他還說:凡作一文,皆須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說古之能為
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雖取古人
陳言,只是作為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論文并不忽視社會作用,認為
文章應規摹遠大,必有為而后作(《
王定國文集序》)。以此他贊佩杜詩善陳時事(《潘子真詩話》引)。對理與辭的關系,肯定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與
王觀復書》)。
他又認為詩者人之情性(《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后》),文章本心術,萬古無轍跡(《寄晁元忠》)。黃庭堅還說過好作奇語,自是文章病,無斧鑿痕,乃為佳耳(《與
王觀復書》)的話,主張矢詩寫予心,莊語不加綺(《次韻定國聞蘇子由臥病績溪》),不雕而常自然(《蘇李畫枯木道士賦》)。
黃庭堅相關人物關系:老師:
同學:

師侄:
同年(公元104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0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