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元代戲曲作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行省務官(一作-省務提舉)。又曾加入過書會,并與書會才人合編過雜劇。生平未詳,但從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上龍樓,熱衷過進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顯達,因此動了終焉計,晚年退隱山林,以詩酒自娛。著有雜劇15種,今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江州司
馬青衫淚》、《西華山陳搏高臥》、《
呂洞賓三醉
岳陽樓》、《
馬丹陽三度
任風子》、《半夜雷轟薦福碑》6種,以及和
李時中、紅字
李二、花李郎合寫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一種(馬著第一折),明代
呂天成、清代
張大復還說馬致遠作過南戲《
蘇武持節
北海牧羊記》等。馬致遠還作有散曲,現存120多首。馬致遠是個享有盛名的戲曲家。元代周
德清以關、鄭、白、馬并列;明
朱權《
太和正音譜》對他更為推崇,說:宜列群英之上。他的雜劇以《漢宮秋》最有影響。作品雖取材于漢代
王昭君和親的歷史故事,卻并不拘泥于史實,而是在久經流傳的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參考了歷代詩人對
王昭君的詠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緒,又結合元代民族壓迫比較嚴酷的歷史現實,對這一題材進行了再創造,因此情節有了較大的變動。作品以
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敗,抨擊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脅面前的怯懦和無能。劇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這一愛國者的形象。這個形象對后世的戲曲影響很大,漢明妃的形象可以說是在馬致遠筆下基本定型的!稘h宮秋》有較高的藝術成就,結構緊湊,有濃烈的抒 彩,曲辭蒼涼幽邈,能貼切地表達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
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鶴子〕、〔滿庭芳〕等曲子,尤為歷來曲家所稱賞。
馬致遠相關同名人物:同年(公元1250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132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