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出生于
山東省
臨清縣,早年受
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在
天津政法學校讀書時就加入了同盟會,后投筆從戎。1917年9月入
馮玉祥將軍部下,因學習刻苦,英勇善戰,深受
馮玉祥將軍的賞識,由士兵逐級擢升為38師師長兼
張家口警備司令,察哈爾省省主席、北平市長、
天津市長!捌咂摺笔伦兒,因戰功卓著升任59軍軍長、27軍軍團長、33集團軍總司令和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9年5月2日授陸軍上將軍銜!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由東北舉重兵向華北進犯,占領了山海關和熱河省,張率部在長城喜峰口狙擊南侵之敵,在裝備極其落后的情況下,組建大刀隊,身先士卒,夜襲日軍,使有“鐵軍”之稱的板垣師團受到重創,接著,先后在
臨沂、
棗莊、
徐州、潢川、光山、
鐘祥、
荊門、
宜城等地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一系列決戰。將軍所率之軍成為全國矚目的抗戰勁旅!
1940年4月,日集中七個精銳師團近30萬兵,分三路向鄂北的隨縣、
棗陽進犯,在此緊急關頭,第五戰區長官急令張自忠出兵截擊敵人,為及時有效地滅敵,張自忠將指揮和防務交由副司令馮治安負責,自率司令部僅有的一個特務營和正在訓練的兩個團于1940年5月7日夜晚冒雨由
宜城的赤土坡出發,從窯灣渡漢江迎擊強敵。8日、9日、13日連續與日軍進行遭遇戰從宜城的新街打到襄陽的峪山。此間,又接到向
棗陽南下之敵進攻令。遂轉戰棗南,側擊南逃之敵,擊斃日軍兩名高級軍官,斬獲日軍甚眾。14日在對敵司令部追遷中,因敵大隊援兵趕至,將軍所部在新街的南瓜店遭敵包圍,萬余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將南瓜店炸成一片火海,張將軍在左臂負傷的情況下,率兩個團的官兵頂著炮火在長山腳下與五倍于己之敵展開殊死拼殺。長山腳下尸橫遍野。16日下午4時許,日軍突破防線,張將軍自負七傷,腹為之穿,殉國于南瓜店。時年49周歲。同時將軍所率的近兩千官兵也全部遇難。為紀念這位抗日名將,次年5月,將軍的部下,在長山的次峰修建了“張上將自忠紀念碑”,山腳下修建了“同難官兵公墓”。
張自忠將軍殉國后,舉國上下哀痛,國共兩黨領袖,各界要員和社會名流紛紛題詩作詞,書寫挽聯盛贊將軍“忠義之士、壯烈之氣!眹裾疄閷④娕e行國葬,并于1946年6月頒發《榮哀狀》。為告慰英烈,表彰將軍在抗戰中的豐功偉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于1982年4月16日,追認張將軍為“革命烈士”。
1891年8月出生于
山東省
臨清縣,名自忠,號藎忱。
1908年-1914年在臨清高小、天津、
濟南法政學校就讀。
1914年秋赴奉天投二十鎮八十七團
車震部。
1916年由
車震推薦至馮玉祥十六混成旅任排長。
1919年-1930年由排長升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
1931年1-5月為喜峰口前線總指揮,大敗日軍。
1935年6月-1937年任察哈兩省主席、天
津市長、北平市長。
1937年9月3日化裝潛離北平,11月代理59軍軍長。
1938年任33集團軍總司令兼59軍軍長。
1939年晉升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陸軍上將。
1940年5月16日與日軍浴血奮戰,殉國于宜城境內十里長山。
張自忠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五十多個同盟國中殉職最高的將領,也是抗日戰爭期間為國捐軀的唯一的國民黨上將級軍官,對于他的壯烈殉國,舉國同悲,
毛澤東、
周恩來、
朱德分別題寫“盡忠報國”、“為國捐軀”、“取義成仁”的挽詞。
[以上內容由"
冰の精靈"分享。]
張自忠相關人物關系:妻子:
經歷歷史事件:相關影視: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